首页 > 资讯 > 正文

张建福:我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有5000万亩以上!_讯息

再生稻,作为一种稻作模式,一次播种两次收获,已在 福建、广东、四川等南方稻作区具有一定的推广面积,因其 省种、省工、省秧田等特点,受到农民喜爱。4月2日,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之分论坛“ 水稻产业链发展论坛 ”在三亚召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张建福 作《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评价、选育与应用》报告,汇报团队数十年的研究工作。

什么是再生稻?张建福指出, 再生稻 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作为一种轻简型栽培模式,具有 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米质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长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 等优点。再生稻具有优化稻作结构和提高复种指数的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储备。

目前,全国再生稻面积有多大?张建福表示,再生稻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再生稻作带,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华东南再生稻作带,在湖南、湖北等华中再生稻作带,在安徽、江苏等华东再生稻作带,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再生稻作带,共计 1500万亩。据估算,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有5000万亩以上,按再生季产量每亩300公斤计算,全国每年可增收150亿公斤稻谷。 再生稻已成为我国成效显著的水稻种植模式。


(资料图)

机械化、规模化、轻简化和标准化种植是未来再生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尽管潜力巨大,张建福直言再生稻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再生稻品种主要从生产推广的品种中进行筛选,直接选育的再生稻专用品种较少; 缺乏强再生力种质与适于轻简化栽培的水稻品种,成为制约再生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提高育种效率,亟需开展 再生稻品种评价体系 与 种质创新 的研究。

“大家知道,福建地形,八山一水一分田。”张建福指出,团队在丘陵山区实现高产模式的情况,以及在平原盆地轻简模式的情况下,围绕着强再生力水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比如第14天再生芽出鞘率、第7天再生芽出鞘率、穗茎比、产量、SPAD值衰减指数等五个指标,构成了再生稻评价体系。

特别是,张建福指出,“ 水稻再生力的遗传比较特殊 ”。

原来,水稻再生力性状受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作用,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且再生力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的估计值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广义遗传率明显大于狭义遗传率。

张建福表示,目前 福建省再生稻研究 ,创建了以“双调双控”为核心的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再生季施肥由原来的前重后轻改为平衡施肥,实现再生季前中期形成适当的叶面积,后期维持抽穗后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在多穗基础上促大穗。机插、直播技术头季分别增长3.0%和4.6%,再生季分别增产8.2%和15.5%;再生季平衡施肥增产13.6%,显著提高了头季和再生季的产量。

科学研究是一场持久战,张建福表示,从2000年开始,团队在福建尤溪县同一片地每年不间断地进行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23年来,百亩连片共示范了11个强再生力地杂交水稻品种,分别为汕优明86、 Ⅱ 优明86、 Ⅱ 优航1号、 Ⅱ 优航2号、 Ⅱ 优623、天优673、 Ⅱ 优673、谷优2173、广两优676、谷优676和内6优7075, 头季平均亩产825.7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5.3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311.0公斤 。

延申阅读:

观察 | 再生稻的长板和短板

扫码看大会直播 扫码进大会小程序,获取更多信息 记者 丨惠婷婷 摄影丨吴秒衡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